注射吸毒的人还能戒毒吗?

阅读:0
作者:大佑

毒品是国家明令禁止的,能让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。可以通过口吸、鼻吸、口服、注射等方式进入人体,从而染上毒瘾。其中,以静脉注射的方式危害最大。那打针吸毒的人能戒掉吗?

这里我想对大家说:戒毒,任何时候都不晚!

毒品进入人体的方式

毒品进入人体的主要方式为口吸、鼻吸、口服、注射等。

1、烟吸。百余年前吸食鸦片是借助烟枪点燃烟土口吸。

2、烫吸。将海洛因放在铝箔纸上或金属匙上,下面用打火机加热,毒品升华为烟雾,吸毒者用力吸吮缕缕毒烟。

3、鼻嗅。又称鼻吸。吸食可卡因时,是将可卡因装入3~5厘米的小管中,在小管中插入稻草杆、塑管、纸管等,然后对准鼻孔用力吸入,或堵住一个鼻孔,用另一个鼻孔猛吸。

4、注射毒品:

静脉注射阿片类毒品的危害最大,后果严重而且是多方面的:不洁注射导致感染各种疾病,如细菌性心内膜炎,破伤风、败血病、横断性脊髓炎,并极易传染乙肝、丙肝等血清型肝炎,不洁注射是传播艾滋病毒的重要途径;

静脉注射毒品对人体的免疫功能有着直接和全面的损害,最容易引发吸毒过量死亡;肌肉或皮下注射毒品注射部位的皮肤可能出现脓肿、感染、色素沉着、疤痕硬结等症状。

注射吸毒的人还能戒毒吗?

打针吸毒的人能戒掉毒瘾吗?

吸毒会让人产生心瘾和体瘾。

体瘾往往表现为躯体上的不适。如:最初表现为哈欠、流涕、流泪、出汗等;逐步发展为软弱无力、失眠易醒、情绪恶劣易激惹、抑郁等。心瘾是毒瘾的续延结果,是由于长期的吸毒-戒毒-复吸的过程中,逐步发展成生活习惯、生活理念、人格、行为能力等一系列的异常改变。

心瘾的依赖主要是心理性依赖,是一个比较缓慢的形成过程,它是人的思维方式、思维习惯的异常改变,由此引发一系列行为习惯的改变,并随着复及往返的过程,更加固守,所以心瘾是一个需要很长时间的康复过程。

如果没有强大意志力,一个人一旦吸毒成瘾就很容易会为获取毒资而不择手段。对亲友而言,劝其及早进行戒毒、恢复身体以及预防吸毒治疗尤为重要。

从生理学看来,毒品不仅会使身体产生抵抗反应,还会对神经系统的日常功能造成结构性改变。大脑的很多功能由神经细胞相互传导实现,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是神经递质,比如“多巴胺”就是一种跟快乐和动力有关的神经递质。神经递质由一个细胞释放,再由另一个细胞的感受器接收,这样便完成了神经信号的传导,这个过程支配着我们日常生活的喜怒哀乐、欢笑疼痛。

很多毒品其实是神经递质,或者神经递质替代物,或者促进/抑制某种神经递质的释放。当人们吸食毒品时,这些神经递质代替常规的神经递质,为人们制造快乐和愉悦的感觉。听起来似乎不错,但有两个巨大风险:

因为刺激量过大,细胞受不了,所以减少了感受器的数量,使得造成同等愉悦的效果需要更多的神经递质;

因为大量神经递质由外部获得,所以大脑减少了内部产生的神经递质,使得自然情况下(在没有毒品的情况下),由于缺乏神经递质,人无法感受到足够的快乐。

这两个效果加起来,使得人的日常心理、生理功能极度退化,离开毒品后基本无法正常运作。毒品成瘾性的大小,很大程度上就是取决于上述两个过程的快慢强弱。毒品药力越强,感受器和神经递质数量减少的就越快,对药物的依赖产生的就越快,离开药物后的痛苦也越大。

还有,从神经药理学的角度来说,首先,当你吸食某种毒品的时候,你的身体会对这种外部的药物产生一种抵抗反应(事实上,身体会对大多数外部环境改变产生适应或相应的改变)。比如,当你吸食海洛因时,你的神经系统受到药物刺激后会使你感觉极度愉悦,但这种刺激过大,所以身体会形成一种相反的机制,对身体造成一定痛苦,抵消过度愉悦的刺激(如下图所示)。

“一朝吸毒,终生戒毒”既表明了吸毒容易上瘾,也说明戒毒之难。要想戒除毒瘾,除了要重新换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环境,而且自身要下大的决心,以大的毅力去克服心瘾的诱惑。毕竟还是有少量的人能够戒毒的。以上就是关于打针吸毒的人能戒掉吗的相关介绍。

注:本文为科普类文章,华佑医疗提醒您,成瘾物质有害身心健康,请远离!(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


上一篇:戒毒需要多少钱?需要多长时间?

下一篇:老公溜冰,我该怎么办?

大麻的戒断症状有哪些?

大麻戒断后的症状是非常可怕的,可能在这期间一个人都会显得没有精神,大麻的戒断症状会很多,不合理的处理,可能会有非常危险的事情发生。 大麻戒断后的症状 大麻的危害虽没...

了解更多

新起点·“心”征程,北京华佑医院携手中科院心理所共同打造特色心理诊疗中心

热烈祝贺华佑医疗心理诊疗中心隆重开科,为深入贯彻健康中国战略,切实加强医院综合能力建设,促进专科发展,提升医院综合服务能力。同时,全面落实新里程集团三年高质量发展规划,进一步加强医院学科建设,华佑医疗...

了解更多

失眠者画像,约四分之三国人受睡眠问题困扰!

近日,中国睡眠研究会等机构联合对外发布了《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》,向外界描述了“失眠者画像”。这份白皮书中,揭示了国人的睡眠情况。据了解,最常见的两种睡眠障碍类型为失眠障碍和睡眠呼吸障碍,在...

了解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