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戒k粉?K粉的危害有哪些?
阅读:0
作者:大佑
K粉的危害有哪些?
很多人不明白为何吸K会上瘾,而且难以戒掉。这是因为人脑中本来就有一种类吗啡肽物质、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,吸毒者吸了K粉后,外来的类吗啡肽物质进入人体,会减少并抑制自身吗啡肽的分泌,最终达到靠外界的类吗啡肽物质来维持人体的生理活动,自身的类吗啡肽物质完全停止分泌。那么一旦外界也停止了供应吗啡肽物质,则人的生理活动就出现了紊乱,出现医学上说的“反跳”或“戒断症状”,此时,只有再供给吗啡肽物质,才可能解除这些戒断症状,这就是所谓的“上瘾”。
K粉作为新型毒品的一员,吸食K粉的人,其身体会有很大损伤,K粉危害是很大的。
第一,消化系统反应表现了吸食K粉的危害。因k粉有拟交感神经作用,麻醉状态唾液和胃液均分泌旺盛,麻醉过程中咽反射不消失,常吞进大量气体和液体,造成急性胃扩张、胃粘膜出血,并出现恶心呕吐、腹胀、胃出血等都是吸食K粉的危害。
第二,呼吸系统方面吸食K粉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呼吸抑制、呼吸暂停、喉痉挛、支气管痉挛、哮喘等。
第三,心血管系统方面吸食K粉的危害表现为:k粉可增加主动脉压、提升心率和心脏指数,还可增加脑血流和颅内压以及眼压。因此,心功能不全、有心血管疾病、严重高血压或伴脑出血、青光眼患者服用k粉非常危险。
第四,精神、神经系统反应也是吸食K粉的危害。表现为鲜明的梦幻觉、错觉、分离状态或分裂症,尖叫、兴奋、烦躁不安、定向障碍、认知障碍、易激惹行为、呕吐、流涎、谵妄、中等肌张力增加和颤抖等。这些毒副作用可发生于给药期,甚至在恢复期,有时这些不愉快的精神反应在几天或几周后仍可再现。
如何戒k粉?
K粉的戒断,与其他新型毒品的戒断类似,都需要通过身体脱毒来度过戒断反应,然后通过心理辅导驱除心瘾的存在。
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坚强的意志,对想戒K粉的病人来说,戒K粉是痛苦而又艰辛漫长的过程,也是唯一的选择。所谓“吸毒容易,戒毒难”,是由于药物的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特点决定的,而所谓生理依赖是指K粉强烈刺激人的中枢神经,使人体出现生化过程全面紊乱,并通过不断反复地吸食K粉使人体生理在这种紊乱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平衡。
如何戒k粉??如果一旦吸K粉,新的平衡被打破,就又会产生新的紊乱,从而出现一系列严重的身体不适,即戒断症状。这种症状异常痛苦和难熬,甚至还会危及生命。至于心理依赖,更是常人匪夷所思,吸毒者断难割舍的。因此,戒毒者自己必须痛下决心,吃苦忍耐。
合理进食,加强营养,长期吸K粉者,胃肠功能紊乱,多表现为消化不良和营养吸收不良,体质十分虚弱,抗病能力低下。尤其对于戒断后期的一些稽延症状,虽然也可应用某些药物,但往往收效甚微或不宜久用,关键还在于改善营养,加强体育锻炼,尽快恢复体质。如何戒k粉?因此,在戒k粉治疗中,戒毒病人的膳食营养、作息制度、活动安排等,一切必须科学合理安排,如多食易消化食品,加强营养补充多吃水果等等。
积极配合治疗,作为戒毒病人,认清毒品k粉对人身心的危害、对家庭的危害、对社会的危害,若要真正想戒除K粉,就只有积极配合戒毒工作者的治疗。
戒断康复后严禁偷食毒品,戒断后由于机体对冰毒耐受性降低,机体敏感性增高,所以重复吸毒时很容易因吸毒过量而导致死亡,所以不要擅自偷吸毒品。
戒断康复后要配合心理治疗和家庭支持关怀,吸毒病人戒断后心理比较脆弱,所以要配合适当的心理治疗,同时更重要的是家庭成员更多的关怀,让其走出戒断前的阴影,重新回归社会,找回自我!
而常见的戒毒方法有以下几种
自然戒断法,又称冷火鸡法或干戒法。是指强制中断吸毒者的毒品供给,仅提供饮食与一般性照顾,使其戒断症状自然消退而达到脱毒目的一种戒毒方法。其特点是不给药,缺点是较痛苦。
药物戒断法,又称药物脱毒治疗。是指给吸毒者服用戒断药物,以替代、递减的方法,减缓、减轻吸毒者戒断症状的痛苦,逐渐达到脱毒的戒毒的方法。其特点是使用药物脱毒。
非药物戒断法。是指用针灸等,减轻吸毒者戒断症状反应的一种戒毒方法。其特点是通过辅助手段和"心理暗示"的方法减轻吸毒者戒断症状痛苦达到脱毒目的。
注:本文为科普类文章,华佑医疗提醒您,成瘾物质有害身心健康,请远离!(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
吸食强力胶有什么危害?属于吸毒吗?
吸食强力胶有什么危害?属于吸毒吗? 什么是吸食强力胶? 强力胶,一种日常较为常见的胶水,强力胶也可以吸食么?并非如此,吸食强力胶,只不过是吸食强力胶所挥发出来的有机溶剂...
戒毒后多久可以恢复正常
戒毒后多久可以恢复正常? 很多人有疑问,我戒毒后,是不是身体就可以恢复正常?那戒毒后多久可以恢复正常?戒毒成功不算恢复正常吗? 对于这个问题,我只能说,戒毒后身体恢复正常...
如何戒k粉?K粉的危害有哪些?
K粉的危害有哪些? 很多人不明白为何吸K会上瘾,而且难以戒掉。这是因为人脑中本来就有一种类吗啡肽物质、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,吸毒者吸了K粉后,外来的类吗啡肽物质进入...